本报记者 姜圣瑜 翟慎良
《新华日报》 ( 2006-05-07 第01版 )
编者按
在全省各地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热潮中,本报从今天起连续报道我省企业自主创新的重大典型——南瑞继保。分别从院
士领办企业十年的历程,创新成果产业化、在产业化中又继续创新,如何发挥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等不同的角度,深层解读南瑞继保的成功经验。
一位院士,凭借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领办企业,创造了10年增长100倍的奇迹。
我国目前运行的500千伏的输电线路保护中,40%的产品来自这家企业,而在此前还是西门子、ABB、GE等跨国巨头一统天下。
创造这些奇迹的,就是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它的领军人物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
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贾庆林分别到这家企业视察,这是对他们自主创新和艰苦创业的充分肯定。
“小李飞刀”领先10毫秒的秘密
南瑞继保主要的产品是继电保护设备。
继电保护是什么?打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如同家里用的保险丝。到南京南瑞继保有限公司采访,记者首先就听到了一个关于“保险丝”的笑话。
曾经有一批外地客人到南瑞继保参观,为了让参观者明白继电保护的概念,介绍者就用了“保险丝”的比喻。参观者一听大为不解:“小小的保险丝也值得让院士来研究?”
还真不能小看了这个“保险丝”!当电网出现故障,系统的平衡就被打破,轻则损害电力设备,重则造成大停电。此时就需要继电保护装置这个“保险丝”来切除故
障。一条输电线路两端连接两个变电站,线路上有故障了,安装在变电站的保护设备首先判断故障在什么范围,然后就像切肿瘤一样把它切除掉,将故障与电网隔
离,避免故障“感染”到整个电网。
据记载,1970-1990年间,我国发生电网稳定破坏和大面积停电事故272次,平均每年14次,由于继电保护原理性缺陷导致的事故占到了一半以上……
电力保护控制如何兼顾安全与快速,这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作为电科院研究生的沈国荣经过潜心研究,在1982年自主创立了继电保护的“工频变化量”原理。
这是世界继电保护理论上的一个新突破。沈国荣的理论是用电流电压的变化量来“听诊”。因为有了故障就有变化量,根据变化量,就可以避免出现误切除和乱切
除,做到又快又准地发现故障解决故障。有人戏称,应用这一理论,继电保护设备就变成了电网上刀法如神的“小李飞刀”,斩除故障刀无虚发、干净利落。测试表
明,沈国荣的继电保护设备比跨国公司同行们快10-20毫秒,故障切除时间比原先缩短了1/3以上。
工频变化量原理,让沈国荣站在了世界继电保护的最前沿。依据这一核心原理,沈国荣又用了多年时间不断完善,先后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三十多项专利技术构成的快速继电保护技术体系。
院士企业家的双面人生
发明理论,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对沈国荣来说,这只是第一步。更让他关切的是如何走出书斋,将理论成果尽快应用于国内电网的安全保护。
经过几年的摸索,1995年,沈国荣和他的同伴们自筹资金50万元创办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南瑞继保公司正式成立,沈国荣率领他的科技团队走上了创业之路。
科研人员办企业,资金从哪里来,市场到哪里找?沈国荣面对的是崭新的课题。
工程设计中心副主任尤旦峰是与沈国荣一起并肩战斗了16年的公司元老。他回忆说,当时公司每年要交一笔可观的场地租用费、人员租用费,余下的资金才能用于
加强研发、扩大生产。在创业之初,沈国荣这个“老板”是不好当的。他处处精打细算,那年夏天特别热,但没钱装空调,他到处筹钱,先给研究中心、实验室里装
上了空调,他自己的办公室却是最后一个装的,用的还是换下来的旧空调。
“作为科研工作者,他总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奋战在研究开发的第一线;作为企业家,他总是勤勉务实,以大公无私的博大胸怀经营着企业。”南瑞继保公司总
经理办公室主任毛仕涛这样评价沈国荣。做好企业的“当家人”,除了自己身先士卒,沈国荣面临的另一个艰巨任务是“找市场”。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在我国
电网上运行的500千伏继电保护设备中,进口设备占到了80%以上。沈国荣要与ABB、西门子、GE等享有国际声望的跨国巨头面对面竞争。
想要“虎口夺食”,先得证明自己的实力。2001年,我国开始直流输电国产化工作,南瑞继保承担了第一个试验项目——灵宝直流联网工程。国外大公司根本不把南瑞继保放在眼里,他们说:这样的工程至少要与我们合作五次以上,你们才能做。这次仅同意给25%试试看。
“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核心技术不能以我为主,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沈国荣对这样的合作方式断然拒绝。经过艰苦谈判,沈国荣赢来了主动
权。同时,利用有限的技术资料,南瑞继保的技术人员边学习,边消化,边创新,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灵宝直流项目的自主开发,填补了国内技术空
白,也争得了市场份额。
10年增长100倍
灵宝直流项目令国外竞争对手刮目相看后,2004年,南瑞继保又接下了一项更艰巨的任务——为运行十年的葛洲坝至上海南桥的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的控制
系统进行改造。同行戏称,电力工程改造好比“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参加体育比赛”,往往比新建工程更复杂。而且,原来运行的设备都来自鼎鼎大名的国外大公司。
要在他们头上“动刀子”,南瑞继保能行吗?对此,国外公司扔下一句话:“这个工程你们中国人绝对搞不起来。”
200多个日日夜夜,沈国荣亲临一线指挥,180面屏柜,每一个信号,每一根线,每一个接口,他都要求认真核实、试验。
2005年4月1日,这是一个可以载入中国电力发展历史的日子。这一天,国内第一个完全国产化的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葛洲坝至南桥±500千伏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启动一次性成功。这是南瑞继保人的骄傲。
更让中国电力专家惊讶的是,“以前这样的工程,用国外大公司的设备,仅调试时电路板一坏就是一箩筐,南瑞继保的设备运行了一年多了, 一个都没坏过!”
一步步走来,沈国荣领着他的技术团队持续创新、披荆斩棘,走过了产业化的初创期、大规模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期、应用领域拓展期三个阶段,将当年只有几十
个人的“作坊式”小公司,发展为800多人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规模10年增长了100倍。公司人均销售超过200万
元,净上缴国家税收超2.6亿元,人均纳税超过30万元,劳动生产率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如今,南瑞继保已成为国内电力保护和控制领域最大的产业化基地。而更让沈国荣高兴的是,“西电东送”工程、三峡输变电工程、西北电网750KV输变电工程、神六发射基地电力保护控制等众多国家重大工程都用上了南瑞继保的产品。
数字改写了中国继电保护的历史,2004年统计,全国500千伏电网输电线路共计509条,安装了2023套微机保护,其中国产保护1063台。南瑞继保以783台,占全部保护39%、占国产保护74%的比例排名第一,曾经是国外大公司的领地被南瑞继保成功占领。
今年年底,南瑞继保投资2亿多元的电力自动化研究中心将投入使用,南瑞继保的发电站控制系统已经在尼日利亚、印度等国中标,院士沈国荣和他的企业,正在创新创业路上创造更多的奇迹。